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11/24 11:08:31
来源:半月谈

武功山下:武脉绵延似山脉

字体:

  江西民间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有字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等类别,三者融会贯通,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江西南拳。宜春市袁州区的南庙武术是江西南拳的重要分支。秉承“祖传父教”的传统,南庙民间习武之风不绝,曾经涌现出南昌国术馆总教头彭建高、“南拳师”袁平生、“六肘王”刘圣生等知名拳师。

  如今,以彭芳、袁建林、刘绍春为代表的新一代南庙拳师,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推动南庙武术创新改进,并积极走进校园与社区,使这一武功山脚下的民间武艺瑰宝焕发新生。

南庙河畔的家学活水

  秋雨洗过的清晨,空气清冽。南庙武术传习所里,彭芳一袭黑衣,伫立等候。孩子们陆续到来,还有些睡眼惺忪。“还没睡醒啊!”“看电子表按键一个不错,武术动作倒忘光了?”彭芳声音不大,却让6个孩子顿时挺直了腰背。

拳师刘绍春在家中展示身手 巫怡馨 摄

  压腿,跑步,列队;马步、连环拳、武术操……动作在口令中次第展开。3名稍大的孩子练起棍术,长棍扫过,嗡鸣声清晰可闻;突然跃起、击地,颇有古风。

  传习所外,春台公园传来袁河锣鼓戏的唱腔。公园内的昌黎书院为纪念唐代文豪韩愈而建,宜春人常引其诗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为傲。秀江蜿蜒,其上源一支名为南庙河,发源于武功山——这也是彭芳家传武艺的地理源头。

  彭芳忆起童年秋收后的“起桩”:各村延请拳师,青壮男子皆需习武。她的祖父彭建高,曾空手击毙近成年的虎,威名远播;父亲彭世平亦武亦医,她8岁便随其出入各村祠堂,看乡民将扁担、耙犁、板凳舞得虎虎生风。那些生活器具,在习武之人手中,成了最接地气的兵器。

侠义女子的武学之路

  在南庙,习武本是寻常事。根据《赣文化通典》,此地武术活动“起于唐,盛于清,普及于新中国成立之后”。镇上长者笑言:“南庙人会武术,就像会种田一样自然。”据当地不完全统计,在南庙现有2万余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练习武术。

  袁州区文广旅局副局长徐良分析,山区气候湿寒,习武可祛寒强身;加之南庙地处要道,练武亦有防身之需。

  当彭芳8岁时跟着父亲比划太极拳,一度引来不解的目光。旧俗如山,“传男不传女”的观念根深蒂固。父亲彭世平的开明,甚至导致与祖父彭建高近一年不相言语。

  转机在1983年到来。这一年,彭芳代表南庙乡参加宜春市武术比赛,一举夺魁。捷报传来,祖父的态度悄然转变,开始将家学倾囊相授。2014年,彭芳成为省级非遗“袁州南庙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一条因性别而几近封闭的武学路,被她用坚持与实力悄然走通。从此,彭芳便把发扬传承南庙武术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

刚柔中的乡土技艺

  2010年,袁州南庙武术列入江西省级非遗名录。它融合岳家拳、少林拳、字门拳等多家之长,因应昔日乡村防卫之需,农具皆可为械,形成了势猛桩稳、刚柔相济的风格。

  今年57岁的袁建林自幼习武,师承名家,系统学习了当地的传统拳术和器械,尤其精于岳家拳、字门拳,步法稳健、手法多变、刚劲有力。

  在白马村,半月谈记者见到了清瘦刚健、腕关节特别突出的拳师刘绍春。他抱出5本笔记与8册自编的“秘笈”,上面系统记录着连环拳、横桩拳、正手棍、扁担术、凳术等拳械的习练心得。那一笔一画间,是一个武者对武学最虔诚的守护。

  更可贵的是武德传承。“习武先修身”,是南庙拳师挂在嘴边的话。南庙习武者恪守“礼让三先”的原则——往往待对方3次出手后,方予还击。

  袁建林曾遇街头敲诈,忍让3次后一击制敌,旋即收手离去;年轻时的彭芳独行遇阻,一个马步一声喝,便让3名男青年知难而退。武艺是术,武德为道,这分寸之间的把握,才是南庙武术的精髓。

校园里的新枝

  如今,南庙武术的根须,正探向更广阔的土壤。每日大课间,南庙中学的操场上,数百名学生齐练南庙武术,已成为校园一景。2012年,在彭芳的推动下,南庙武术走进南庙中学。“我不会骑自行车,就走两个多小时的路,去南庙中学教学,只为弘扬南庙武术。”

南庙中学初二、初三学生在大课间操练习南庙武术 巫怡馨 摄

  

  顾及彭芳在城乡之间通勤不便,第二年袁建林接过担子。袁建林主要给学生传授南庙武术中的六肘拳术、双刀和梅花棍,并指导那些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成立社团,进一步研习南庙武术。彭芳后来还到宜春四中和宜阳二小开设武术课,将自己掌握的八套拳术编成武术操,让学生练习。刘绍春也到相邻的温汤中心小学传授南庙武术,其抖音账号“南庙民间武术”更以新兴方式传播武学,粉丝已超3.5万、点赞超过48万人次。刘绍春成为传播南庙武术的“民间大使”。

  初三学生刘玉峰在武馆中挥汗如雨。问他是否影响学业,他答得干脆:“练武反而能消除焦虑,让学习更专注。”南庙中学的新任校长饶良优也感叹:“这些习武的孩子精气神十足,眼里有光!”

  袁州区文化馆内专设南庙武术传习所,彭芳与另一位南庙武术非遗传承人袁伟,定期开设公益课程,让民间武艺走近寻常百姓,并依托月亮文化节、赣超联赛等平台展演。馆长严真说,希望将南庙武术打造成袁州的文化符号,帮助年轻一代在拳脚往来间,磨砺意志、强健体魄。(记者 黄和逊 通讯员 晏晓)

【纠错】 【责任编辑:唐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