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10/28 09:15:07
来源:新华网

方大特钢:“小改小革”助力产改走深走实

字体:

  方大特钢通过“小改小革”,不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实现员工赋能成长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双赢。

  走进方大特钢建安公司钢构厂房,一台可移动式六轴焊接机器人和一台四轴焊接机器人正挥舞着焊枪进行焊接,让人耳目一新。这个机器人由公司电焊高级技师甘荣刚所发明,是方大特钢“小改小革”的一个缩影。

  方大特钢通过“小改小革”与修旧利废、工艺优化等问题相结合,激活了产业工人创新的源头活水,促进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实现企业稳中有进发展的“加速器”。

  “员工创新的热情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有酝酿、发展、迸发的一个过程。”公司工会坚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每月都能收集到来自基层员工的上百条“奇思妙想”,公司安排专人逐条答复,及时反馈,不让任何一条建议“石沉大海”。

  通畅的合理化建议渠道,为“小改小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明的大型四轴焊接机器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建安公司主要承担方大特钢技改检修、设备维护等工作,电焊工是该公司重要而紧缺的技术工种之一。所以,该公司积极探索开发智能化焊接装置,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提升焊接效率和质量、减轻电焊工劳动强度。”甘荣刚说。

  大型四轴焊接机器人的研发成功,也给了甘荣刚团队进一步探索拓展机器人岗位的信心和动力。内孔堆焊机器人、耐磨堆焊机器人、环形焊缝焊接机器人、直线大坡口焊接机器人等近十台机器人陆续“诞生”,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机器人工厂。

  如今,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焊接机器人系列装备,使企业自动化焊接生产率超50%,效率提升3倍以上,累计获得40余项国家专利,并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如何让员工的创新积极性长久保持,方大特钢从管理制度上不断探索,修订和完善激励“小改小革”活动开展的相关方案,加大“小改小革”奖励力度,鼓励员工围绕安全、环保、工艺、设备等开展创新,激发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

  在众多“小改小革”项目中,该公司轧钢厂申报的《弹扁线倍尺飞剪系统控制软件程序技术攻关》项目通过自主开发控制软件程序,在节省32万元费用的同时,有效提升弹扁线倍尺剪切精度,减少材料浪费。项目实施后,月度创效稳定在12万元以上,荣获公司“小改小革”一等奖。

  这些成果来自一线员工,精准击中了生产痛点,创造了巨大效益。据统计,2025年1月至9月,企业收到“小改小革”项目约1644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成为企业“增效”的独门利器。

  “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推动“小改小革”的重要载体之一。方大特钢通过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为员工搭建技术交流、学习培训、技术攻关、创新试验的场所和平台。

  “企业基层藏龙卧虎,普通员工常常有很多创新点,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为他们搭建创新的平台。”方大特钢相关负责人说。

  在方大特钢,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既是方大特钢的亮丽名片,也是企业工会为员工搭建的开展“小改小革”重要平台之一。目前,方大特钢成立了7个以一线技术带头人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以群众性创新活动为载体,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方大特钢相关负责人表示。(何云峰 张宇亮)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