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10/28 09:15:23
来源:新华网

南昌大学:“党建+”引领 为“两山”转化注入新动能

字体:

  新华网南昌10月28日电(吴亚芬)在大多数人印象中,经济学常常与数字、模型、理论联系在一起,似乎总是“高高在上”。然而,在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这门学科却以一种格外“接地气”的方式,扎根于赣鄱大地的青山绿水之间。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近日,我们走进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探寻“高大上”的经济学如何为“两山”理论实践转化注入新动能。

  经济学在青山绿水间“落地”

  今年6月,一支由40余名师生组成的调研队伍走进江西武宁。他们不是游客,而是来自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的“生态经济实践团”。

  在武宁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同学们第一次直观地看到,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水,如何通过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变成可量化、可交易、可抵押的“生态资产”。

  “过去我们讲‘资源变资产’,总觉得抽象。但在这里,生态价值是可以‘变现’的,老百姓能实实在在受益。”一位参与调研的同学感慨。

  从长水村的千年红豆杉古树群,到渡头村的“一渡一山海”产业园,师生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经济学不再是教科书里的数据和公式,而是化作了林下菌菇的产业链、村民家门口的民宿集群、手机上就能交易的生态产品。

  “我们带学生来,就是要让他们看见,经济学是有温度的,是能服务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的。”经济学系负责人聂长飞说。

  这样一场生动的课外实践背后,是支部党员多年持续的党建实践。

  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是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支部党员们不只是关起门来搞研究,而是带头往乡村跑、往企业跑、往生态保护的一线跑。他们与武宁县、资溪县等地共建“两山”转化实践基地,把党建活动开在田间地头,把学术研讨放在问题现场。

  “过去总觉得党建和业务是‘两张皮’,现在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一位青年教师党员这样说。

  “两山”转化的“南大方案”

  党建引领下,一套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逐渐成形,经济学理论在绿水青山间找到用武之地。

  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推动建设数字乡村产教融合研究院。研究院团队构建了“中国革命老区数据库”,收录包括江西省在内的革命老区市县级统计数据、个体微观数据、指数监测数据、调查数据等,定期发布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数字乡村产教融合研究院协同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郑博福教授团队,共同组建“两山”转化研究团队,整合经济、环境、管理、信息等多学科力量,聚焦“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生态产品转化难题,构建了一套从资源调查、价值评估,到平台交易、金融赋能的全链条体系。在武宁,他们帮助当地构建了“县级总部、乡镇分部、村级网点”的三级运营模式,将县域内优质生态产品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精细化评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运营,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曾经“沉睡”的绿水青山,真正开始“流金淌银”。

  实干争先,这个仅有17人的“小支部”正在引领“大变革”。支部党员罗海平教授深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系列智库研究报告得到国家部委采纳;毛小明、王玉帅等教授团队承接了4个县区“十五五”发展规划,擘画县域发展蓝图;资溪县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为当地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培育具有乡土情怀的创新人才

  高校党建的根本所在,始终要落在教书育人。

  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了《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等一批精品课程。其中,支部党员王圣云教授、李晶副教授参与的《中国生态经济学》教材,经过多轮研讨、修改,被推荐入选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名单,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为进一步培育创新拔尖人才,学院开设了全省首个“经济学与人工智能”双学位项目,面向未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的学生,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超过60%的毕业生保送至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他们不仅在学术上崭露头角,更在“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会解模型、写论文,更要懂中国国情、怀乡土情怀、有实践能力。”这是经济学系教师党员的共识。

  如今,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的党建实践仍在持续深化。2025年,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溪产学研融合基地挂牌成立,聚焦资溪县资源优势与产业需求,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智力支持。数字乡村研究院与武宁县深化校地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知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有效对接。

  青山绿水间,经济学系的党员教师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激活资源,用担当诠释信仰。他们让我们看到:党建,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经济学,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服务人民的学问。当“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当“高大上”的经济学扎根“最乡土”的实践,一所大学、一个学科服务国家和区域的答卷,如此真切而动人。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