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活水如何润“绿”生“金”
——江西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潺潺溪水映衬青山,悬崖民宿依偎翠峰……漫步上饶望仙谷景区,俨然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谁承想,这片生态旅游景区,竟由废弃矿山改造而来。
“最初这里只有一条简陋的漂流道,因发展需要,于2015年开始筹备将废弃矿山改造成综合旅游景区。”望仙谷景区财务总监左志文介绍,当时由于缺乏资金,项目一度推进缓慢。
转机出现在2019年。望仙谷景区项目因契合“两山”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被纳入上饶市绿色项目库,获得金融机构重点关注。“项目入库后,多家银行主动对接,这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左志文说。
从“难觅对象”到“引得抛球者众”的变化,得益于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推动建立的绿色金融协同机制。通过联合多部门建立的绿色项目库动态筛选机制,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维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贷款参考。
2019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饶市分行率先提供3.6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望仙谷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生态修复绿化等工程建设。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广信支行为望仙谷景区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贷款期限15年,并执行优惠利率。
在金融机构支持下,望仙谷景区用2年时间建成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等设施,还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全覆盖。曾经的废弃矿山由此变身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
随着望仙谷景区发展步入快车道,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大为改善。如今,景区已带动周边3万余人就业,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2024年,上饶市创新建立货币政策落地促进机制和县域金融联络员制度,通过强化政策协同和专人对接,推动金融资源精准直达绿色项目。目前,该市绿色项目库已入库项目200余个,金融活水持续助力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上饶绿色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机制常态化”,依托项目库和长效制度保障,确保金融支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望仙谷景区的成功只是江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我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其适用范围扩容至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累计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263.6亿元,带动碳减排量约580.5万吨。率先开展绿色票据认定管理工作,截至2024年末,全省累计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536.8亿元。
8月29日,瑞昌海虹航运有限公司船舶建造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加紧施工。“眼前正在建造的是采用LNG动力的绿色船舶。”公司负责人杨云虹介绍,“项目能顺利推进,多亏了九江银行发放的绿色贷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九江坐拥152公里长江岸线,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政策加快高污染船舶淘汰,绿色航运成为九江推进“区域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一环。但让海虹航运犯难的是,因在建船舶作为抵押物难评估而面临融资渠道窄的瓶颈。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分行立足区域特色,通过构建绿色项目库、强化财金联动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扩大绿色信贷规模、降低融资成本,精准支持了一批绿色转型重大项目。
“我们此次LNG船舶建造投入较大,靠企业自筹和传统贷款显然不够。”杨云虹介绍,九江银行推出的全省首笔针对在建船舶抵押的绿色贷款,让公司获得1亿元专项授信,可分阶段按建造进度提款,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更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
事实证明,金融产品创新是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目前,江西金融机构推出了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
——九江市创新推出“生物多样性挂钩贷款”模式,将贷款利率与企业湿地保护面积、自然教育人次及排污控制水平等生态指标动态挂钩,守护鄱阳湖流域生态安全;
——赣州市探索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绿色贷款模式,创新湿地经营权融资方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抚州市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先后推出“古屋贷”“畜禽智能洁养贷”等生态专属信贷产品30余种;
…………
制定铜产业绿色转型金融省级标准,出台转型金融指引和项目目录,助推传统产业低碳发展;印发农业转型金融实施要点,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绿色转型有效路径;依托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双试验区优势,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认定的金融支持……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3%,高于同期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记者 舒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