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4/30 09:16:37
来源:江西日报

村集体居间服务促“三赢”

字体:

  暮春时节的贵溪,水稻长势喜人,油菜花海醉人;大棚里,果蔬飘香;池塘边,鱼跃人欢,处处都是万物竞长的春耕图景。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更是大有可为的热土。

  日前,一场关于粮食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实践正在贵溪市泗沥镇悄然展开。面对小农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泗沥镇以新塘村为试点,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村集体居间服务”(下称“居间服务”)新模式,通过构建“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实现了村集体、农户、经营主体“三赢”目标。这一创新举措为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破局:集体托管破解“小散弱”困局

  走进新塘村的田间地头,农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连片的水稻田,无人植保机精准喷洒农药,插秧机整齐划一进行栽种,这是泗沥镇探索改革创新举措——居间服务带来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居间服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其中,居间服务作为一种传统的服务模式,备受瞩目。简单来说,居间服务就是居间人(中介)在双方之间进行调解或说合,为委托人提供居间媒介的中间服务行为。这种服务本质上是一种中介服务,旨在促进交易双方的顺利对接。

  新塘村的居间服务有何特色?以粮食生产为例,“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种一亩早稻成本要700多元,碰上病虫害还可能亏本。”新塘村党支部书记杨育亮算了一笔账。该村户均耕地不足5亩,六成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等问题制约粮食生产。

  新塘村的创新在于: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中间人”,将农户“不愿干、干不了、干了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托管给村集体,托管后的土地由村集体整合成连片田块,再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提供“耕、种、防、收、销”全链条服务,避免了土地流转中的矛盾纠纷。

  “我们就像农业生产的‘总承包商’。”杨育亮形象地比喻。目前,新塘村已整合800余亩农田,带动100余户小农户加入托管体系。这种服务模式既保留了农户土地承包权,又通过规模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约20%,更杜绝了“非粮化”隐患。

  创新: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如何让集体经济组织“强起来”、让小农户“融进去”、让社会化服务“活起来”。在泗沥镇的改革蓝图中,集体经济组织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居间服务”的核心枢纽,村集体通过“一协议一合同”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体。

  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政策补贴的“组合拳”筑牢农户切身利益的“安全底座”。按以往传统的流转模式,农户每亩租金仅150元左右,且存在“流转后非粮化”风险。如今,农户只需签订《水稻生产托管协议》,即可获得每亩260元或200斤稻谷的保底收益。此外,村集体收入有结余的情况下还将进一步给农民分红,稻谷补贴等惠农政策仍归农户所有。预计农民的托管收益比原先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每亩要高150元左右。

  “我家4亩田,以前自己种早稻最多赚800元,现在保底有1040元,还能腾出手外出务工。”村民朱发明向笔者展示托管协议高兴地说,从土地里抽身出来后,他每年外出务工收入就有2万多元。

  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旁观者”转变为“组织者”。通过组织协调、质量监督等服务,村集体按服务环节收取管理费,初步探索出居间服务费+资产增值的“双增收”路径。今年,新塘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这笔收入将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维护、农机设备购置等,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托管形成的规模效应让社会化服务组织受益匪浅。江西红壤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邹赣南称:“连片作业让农机使用效率大大提升,每亩种植成本降低5%。‘固定收益+分红’模式倒逼我们提升服务质量”。目前,该服务组织已购置无人植保机、智能监测系统等设备,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成效:粮食安全与发展模式的双重保障

  行走在新塘村的示范片区,但见整齐的田垄延伸向远方。这片充满希望的农田,正成为泗沥镇土地托管实践的示范田。

  “过去早稻种植靠干部‘磨破嘴’,现在用数据说话、效益驱动,工作推进顺畅多了。”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司在泗沥镇的挂职干部李政通感慨道。村集体通过组织化服务,建立起覆盖全村的农情调度系统,可实时掌握作物长势、病虫害等信息。

  居间服务不仅有利于粮食产量稳固,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增效。通过居间服务,新塘村在不改变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采用服务环节托管实现规模效益,不仅激活集体“统”的功能,还破解了“集体空壳化”难题。

  “新塘村的探索是‘没有围墙的农业工厂’,真正实现了轻投入、高效益。”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翁贞林认为,这个模式精妙之处在于不需要财政投入,用市场化手段替代行政命令,靠机制创新释放生产力,通过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确保模式可持续。(易团飞)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