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4/24 09:18:27
来源:江西日报

专家学者畅谈世界记忆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字体:

  原标题:唤醒“样式雷”文化

  ——专家学者齐聚永修畅谈世界记忆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样式雷”祖屋一角。 通讯员 李攀攀摄

  唐文曦

  “样式雷”的故事延续了数百年,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聚焦。近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研讨会在“样式雷”故里永修县举办。这场研讨会,将一个辉煌而神秘的清代御用建筑师家族,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

  “样式雷”是清代雷氏建筑世家的誉称。自清康熙到光绪200余年间,雷氏家族八代人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相关工作,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著名文化遗产建筑背后均有雷氏家族身影。

  在过去一段时间,“样式雷”文化十分神秘,对它的关注仅限于学术圈。如何唤醒沉睡百年的“样式雷”文化?通过主题演讲、专家评议和“围炉夜话”等形式,围绕“遗产阐释视角下的‘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守护遗产,焕新家园——永修文化名片‘样式雷’赋能地方发展纵横谈”等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为“样式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从2015年开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高清全彩影印出版《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现已完成所有图档的出版工作。”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认为,让“样式雷”图档“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读者有机会接触到这一珍贵文献是唤醒“样式雷”文化的第一步。

  除了纸质出版物,数字出版同样是传播“样式雷”文化的重要方式。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舆图组组长白鸿叶认为,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古代建筑进行数字化复原,让“样式雷”图档中的建筑由平面变为立体。比如,国家图书馆已完成“数字圆明园”项目一期工作,数字化复原了圆明园九州清晏景区。“在这个过程中,‘样式雷’图档被更广泛认识,做到了古为今用,提升了图档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白鸿叶说。

  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副馆长陈迟认为,“样式雷”的传承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就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和售卖文创产品,将“样式雷”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传承给了公众,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

  在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刘秀香看来,“样式雷”文化IP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用好“样式雷”文化IP,首先要挖掘它的历史,将其历史故事讲得更精彩,还要站在艺术的角度,在国际建筑史上体现出它的特点。

  与刘秀香教授想法一致的,还有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秘书长杨兆凯。他认为,作为一个文化大IP,还需对“样式雷”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比如,将“样式雷”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开发“样式雷”主题文创产品。

  在永修县,一条深层次塑造保护体系、多元化打造文化品牌、多路径推动乡村发展的传承之路也在不断开拓。近年来,永修县精雕细琢打造“样式雷”文化品牌,广泛吸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之路。

  笔者在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的“样式雷”祖屋看到,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要求的修缮工作已全面完成,初步形成了以祖屋为主体、陈列馆为附属的“一核三馆”展陈布局,被纳入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县里成立了永修县‘样式雷’文化研究会、研究专班和开发运营专班,从设立机构、提供经费、组织协调、表彰奖励等方面,全力推进‘样式雷’文化保护。”永修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以“样式雷”祖屋保护利用为契机,启动系列“样式雷”文化内涵挖掘和品牌培育工作,全面加强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学会等机构、院校、协会、企业交流合作,夯实“样式雷”文化研究基础,为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此外,永修县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运营,不断丰富沉浸式工匠体验、古建文化体验、家风教育等新载体,深化与省内外旅行社、研学机构的对接合作,大力开展“样式雷”观光游、研学游等,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出系列特色文创产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