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3 11/15 09:02:40
来源:江西日报

央企青睐芦溪的背后

字体:

  原标题:热土潮涌春意浓

  ——央企青睐芦溪的背后

  落户芦溪县工业园的中铁轨道交通产业园。通讯员 卢 希摄

  芦溪县,因央企接二连三入驻,这片土地在全省县域经济中显得别有“春”色。最新数据显示,芦溪县现有中材锂膜、中材电瓷、中材科技风电叶片、南方水泥等8家央企项目落户,并建成了中国建材、中铁轨道交通两个央地合作产业园,是江西引进央企较多的县(区)。

  放眼全省乃至全国,芦溪偏居内陆,它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秘密一:传统产业的优秀基因

  初冬时节,位于芦溪县工业园的中材锂膜(萍乡)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作人员身着防尘服,正操控着一台台精密仪器,有序地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作为该县首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这家以从事高性能锂电池隔膜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主业的企业,达产后年产量可达10亿平方米,预计亩均产值超过千万元,是芦溪当前引以为傲的“大块头兼具大智慧”的好项目。

  中材锂膜和芦溪的合作只是央地“双向奔赴”的一个例子。在此之前,已有中材电瓷、中材风电叶片择“芦”而栖。央企巨头屡屡在芦溪投资兴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看中了当地延续百年的工业基因。

  1905年,萍乡的喻兆藩等人在芦溪县上埠镇创办了萍乡第一家近代瓷业企业——萍乡瓷业有限公司,这也是我国最早一批注册瓷业企业之一。

  时至今日,芦溪县电瓷产业熊熊窑火生生不息、企业迭代愈精愈强、市场开拓愈宽愈广、品种类别愈多愈全,巅峰时期出口量分别占江西电瓷出口量的80%和全国电瓷出口总量的22%,并在2020年10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电瓷之都”称号。

  除了产业年份够久,芦溪可提供的生产要素同样非常“吸睛”。据统计,该县已探明和开采的矿产资源达30余种,尤其是瓷土、石灰石、石英砂、煤炭等矿藏丰富,其中瓷土储量超10亿吨。

  秘密二: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在通往沪昆高速的芦溪挂线上,经常可以看到一辆辆装有风电叶片的重型货车整装待发。这些产自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的叶片,最长的达到了95米。当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强劲的风电叶片产业基地。

  “芦溪很美,来了不悔。”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年为了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产,芦溪县专门成立了一个专班,帮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从2014年9月项目奠基,到2015年1月开始投产,前后仅用了100天。

  推进与央企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深度合作,离不开高位谋划、高标部署、高效落实。近年来,芦溪县提出了“做大做强央企产业园”的目标,为了促进与央企的合作,该县动作频频,并取得累累硕果,中国建材、中铁电气化局、中材国际工程、中材科技等央企一直都在芦溪县的招商名录中。

  2021年9月,在得知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锂膜项目需要扩大产能这一消息后,芦溪县主动出击,迅速对接,安排工作专班多次赴京,确认公司的投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商方案,高效率的行动最终打动了中材锂膜公司。

  变诚心为实意,是芦溪县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该县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服务新模式,通过实施“十办服务”,开展“八大行动”,统筹推进“一扇门”办理、“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办结、“一触角”延伸的“四个一”政务营商环境建设,在萍乡市率先推出了工业园区“一章审批”服务,打造了“溪心办”营商环境品牌。

  秘密三:成熟有效的配套支持

  引得进,更要留得住、走得远。该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央企落地之后的顺利发展提供配套支持。

  ——拉长产业链。实施产业招商、精准招商、补链招商,寻找与央企合作的契合点,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该县发动怡源绝缘子等3家民营企业组团与中国建材集团对接,建成了投资规模达15亿元的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推动保定朝雄电气化电力器材有限公司与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组建了中铁国材绝缘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芦溪县规模以上企业达122家,构架了多条产业的上下链,形成了央企与民企混合发展 “1+1>2”的生动局面。

  ——培育创新链。该县与山东工陶院、电瓷产业联盟共同组建了中部地区首家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中国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搭建了国家电瓷检测检验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对央企技术反哺民企给予奖励。同时,强化“产学研用”对接,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芦溪工作站,与30余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及高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实现了从适应标准到制定标准的飞跃,一举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补强扶持链。该县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外贸出口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扶持,聘请了24位专家院士作为芦溪经济社会发展顾问,投资2.45亿元建成人才大厦,让高端人才在芦溪安心、安身、安业,创新推出电瓷电气供应链金融产业发展信贷通。

  好风凭借力。正是在央企的加持下,芦溪的工业经济实现了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县域经济动力澎湃。(记者 刘启红)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