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3 09/30 09:01:11
来源:新华网

江西秋收见闻:村委会“变”粮仓

字体: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秋收正忙,记者不经意间发现飞剑潭乡下坪村村委会“变”成了粮仓,一袋一袋的干稻谷堆放在一楼,占去了大半个便民办事大厅。

  村党支部书记彭太焕说:“这是前半个月村委会收割的中稻,晒干了,先堆在这里降降谷温,过段时间加工成大米,可以减少碎米、提升米质,卖个好价钱。”

  下坪村是袁州区的一个边远山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去了,村里只留下500多位常住村民,多数是老幼妇孺。有一些耕地,但抛荒了不少,东一块西一块散落在山里。从前几年开始,村委会的干部们着手打理这些地,几年间共收拢了80多亩,雇村民耕种,一来减少耕地抛荒,二来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

  种普通水稻效益不高,遇到天灾还得亏钱,村干部们仔细商量后,决定利用山区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种品质高的有机水稻。“山里只能种一季中稻,由于水稻品种好,生长期长,虽然每亩只能收七八百斤,但价钱却不低!”村党支部副书记欧阳枞说。为了卖个好价钱,村干部费了不少心思。

  图为一袋袋晒干的稻谷堆放在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乡下坪村村委会一楼办事大厅。新华社记者陈春园 摄

  水稻收割后,村干部舍不得低价卖湿谷,在村里找了块空坪晒干,先堆放在村委会,整整齐齐码放好,不妨碍村民办事。卖干谷还是不划算,村干部决定自己创品牌、卖成品。

  他们把干谷拉到城里的知名大米加工企业,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后,再拉回村委会。为节省包装费,村委会花8000多元购置了一台包装机,放在一楼库房,村干部自己动手包装。

  好米不愁卖。下坪村生产“飞剑潭”牌有机原生态大米远近闻名,每年线上线下都销售一空,平均每斤可卖十二三元,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好几倍。

  今年风调雨顺,水稻又丰收了。记者数了一下,堆放在村委会的干谷有400多袋,每袋80斤,一共3万多斤。彭太焕粗略算了一下说:“按往年价格卖完,可为村集体增加1.2万元纯收入呢!”(记者陈春园)

【纠错】 【责任编辑:王凯丰】